子宫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同病不同命,治疗这个癌,有了新武器
TUhjnbcbe - 2024/3/31 9:20:00
                            

同病不同命。为什么同患子宫内膜癌,有的人就预后好;有的人甚至还能生儿育女呢......对于子宫内膜癌病人来说,这其实与她们体内肿瘤的恶性程度、病理分型情况密不可分。

对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而言,相较于从前闭着眼睛对所有患者都用同一种方案治疗相比,分子分型的信息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有可能用更清晰更客观的视角评估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治疗结果。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

是目前国际上对内膜癌诊断的最新突破性进展,

自年提出以来,

已被广泛接受,并被列入各种重要的国际指南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是通过对内膜癌组织分子特征的分析,在完全不依赖病理形态学诊断的情况下,根据癌组织的关键分子特征,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临床和预后特征完全不同的四种类型:PLOE超突变,错配修复系统缺陷(dMMR),无特殊分子特征(NSMP)和p53突变型(p53mut)四种类型。

#1

POLE超突变

在所有内膜癌中占7%左右

这类肿瘤细胞复制过程中负责校对DNA复制是否正确的核酸外切酶POLE发生突变,功能缺失,导致肿瘤突变负荷增加。

●这类肿瘤属于被上帝眷顾的类型。虽然病理形态上看上去非常糟糕,还可能会有淋巴结转移,但是预后特别好,治疗后5年10年都不见复发转移的。

虽然这类肿瘤手术切除预后极好,但其病理特征可能更接近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形态,体外研究显示其对放化疗都不敏感。在内膜病变保育患者,POLE超突变类型肿瘤是否适合进行保育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专业医生必须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严密随访观察疗效。

#2

错配修复系统缺陷(dMMR)

在内膜癌中占30%左右

细胞复制过程中负责校对DNA复制是否正确的另一套系统----错配修复系统功能异常,使肿瘤突变负荷相对较高。

●这类肿瘤预后不好不差,但对免疫治疗特别敏感,现在最火的免疫治疗药物PD-1/PD-L1抑制剂就是这类患者虽大的福音。

这类患者接踵而来的不太好的消息不少:

首先,这类肿瘤对孕激素治疗敏感性较低,大剂量孕激素保育治疗的疗效差于NSMP类型。

其次,这类肿瘤长在子宫下段近宫颈管部位较为常见,宫腔镜检查应尤为注意子宫下段,避免遗漏病灶。

再次,这类患者罹患遗传性内膜癌(Lynch综合征)风险较高,必须进行遗传咨询和胚系基因检测。

如果证实Lynch综合征的话,需慎重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问题。因为Lynch综合征女性本人一生中罹患子宫内膜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都高达60%以上,此外还有10%的卵巢癌风险。同时,作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子女有50%携带致病遗传基因的可能性,如果真的要生育健康的下一代,必须借助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移植前胚胎基因检测)。

当然好消息也有一条:

错配修复系统缺陷(dMMR)类型对免疫抑制剂敏感,对于孕激素保育治疗效果差的病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案。当然,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适应症是晚期、无有效一线治疗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保育治疗并不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适应证,同时价格也昂贵。

是否为了保留生育功能承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能带来的全身免疫异常风险和高昂的费用,仍是医患双方需要慎重讨论的问题。

#3

无特殊分子特征(NSMP)

最最常见的内膜癌,占40%左右

没啥典型特征,预后也不好不差。

●这类肿瘤有个好处,对孕激素治疗比较敏感,如果是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话,最好是这种类型。

该类型内膜肿瘤对孕激素治疗敏感,是最适合进行保育治疗的类型。临床医生表示很欢迎。

#4

p53突变(p53mut)

占内膜癌25%左右

以p53基因突变为主要表现,预后最差,对化疗比较敏感。

由于p53突变内膜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如果分子分型证实为这类肿瘤的话,处于安全考虑,强烈不建议进行保育治疗。

内膜癌和非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要看分子分型

对内膜癌和非典型增生患者内膜病变绝大部分的分子分型为无特殊分子特征(NSMP)类型和错配修复系统缺陷(dMMR)类型,两者病例数的比例大约2:1。还有极少数为POLE超突变和p53突变类型。由于不同分子分型内膜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也完全不同。

所以

分子分型对临床医生选择适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

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保育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专家介绍:陈晓军

党委副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专业擅长: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病变。妇科恶性肿瘤,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门诊时间:

妇科专家门诊:周四上午(黄浦院区)

妇科特需门诊:周二上午(杨浦院区)

撰文:陈晓军

原标题:《同病不同命,治疗这个“癌”,有了新“武器”!》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病不同命,治疗这个癌,有了新武器